市城管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要点
今年上半年以来,市城管局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拓进取、攻坚克难,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抓牢党建引领,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凝心铸魂工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增强城管队伍政治素养,切实增强拥护“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提升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执行力,守好建强意识形态主阵地,牢牢掌握网上话语权、主动权,确保各类阵地可管可控。二是实施“强基固本工程”。以党建日常督查考核为抓手,落实党组书记及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通报制度,严格规范党支部“三会一课”及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做到“五个到位、七个有力”,选优配强党务工作者队伍,严把党员入口关,推动开展党员积分量化考核,实现党员量化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三是实施提质增效工程。建立重点工作重要事项“五要件”清单化闭环式抓落实机制,将89项重点工作重要事项纳入“五要件”清单化管理,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专项督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督查,累计印发督查通报16期,点出问题43个。严管严查违法违规行为,累计组织函询3人、谈话提醒2人、立案调查2人,办结案件下达政务处分2人,发出监察建议1次。
(二)抓细文明创建,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推进物业管理提升。加快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全市物业服务覆盖率96.49%、业委会(含物管会)组建率72.06%、小区(网格)党组织组建率93.69%;推进物业提升试点工作,督促指导8个试点小区开展整治提升,推动形成试点经验、推广运用;实施物业管理诚信档案制度,公示“红黑榜”;优化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今年上半年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金额已超出2021年、2022年使用总和。二是推进园林绿化提升。推进新一轮《六安市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等四项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加快推进《六安市城市绿化条例》立法进程,已完成集中修改论证工作。推进淠河总干南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项目全长6.85公里,总面积141万平方米,5月1日提前完成开园目标。建设5个口袋公园,现基本完成施工,绿化面积约1.8万平方米。实施城市闲置地绿化环境整治,完成4处边角地块提升改造,绿化面积约4.3万平方米。三是推进市容管理提升。持续开展全市市容环境治理专项行动,督促指导开展“示范道路”“示范街区”“示范小区”创建工作,落实《六安市中心城区市容环境分级管理实施意见》,疏堵结合治理市容环境,推进对乱停乱放、乱扔乱排、乱晒乱挂、乱涂乱画、乱搭乱建等“十乱”综合治理,累计规范设置临时摊点群155个(摊位1827),拆除楼顶户外广告274处14803.4平方米,拆除违规户外广告824处1424.05平方米,拆除书报亭51处,拆除存量违法建设89处5867.32㎡,拆除新增(在建)违法建设240处9041.23㎡。
(三)抓实生态环保,推进三个重点。一是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厂网河一体化一期收尾和供排水一体化二期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 85.13 亿元,一二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7.40亿元,完成率67%。持续推进六安市第二批小区(单位 )、街巷雨污混接整治工程、污泥处置厂、河西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巩固城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一二期项目监管,优化考核机制,提升考核效能,增强工作实效。谋划推进管网攻坚战,积极推动实施管网整治项目。二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进站点建设,城区10街道359个小区共布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1160处,其中建设垃圾分类投放亭(房)498处,覆盖183个小区,占比50.97%;升级改造451处,改造率达38.88%。持续宣传发动,组织全市参与全国首届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开放市、县级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6处,滚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周视频等1000余分钟,相继发布垃圾分类宣传周相关信息50余条。推进县城建设厨余(餐厨)垃圾处理厂,填补垃圾分类处理短板,目前金寨县已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并投入试运行,其余各县按序推进中;市城区日收集处理餐厨垃圾约90吨,厨余垃圾处理比例达10%以上。三是推进突出问题治理。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实施露天烧烤、露天焚烧及餐饮油烟治理专项行动,共计执法检查运输企业45次,工地58次,车辆760台次,共处罚5家企业,累计处罚金额3.09万元;排查餐饮企业130余次,发现相关问题55起;巡查发现露天焚烧约30起,并当场清理处置。推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按时完成“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验收销号。持续推进省长江办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
(四)抓严安全生产,盯紧三个领域。一是盯紧恶劣天气应对。1月14日,面对强降雪灾害,累计出动人员3230人次,用“一夜清城”的骄人战斗力,将灾害的影响力降到最低,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面对强降雨天气,提前修订应急预案,排查安全隐患,储备应急物资,组建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演练,累计疏通雨水主管网355千米、支管网6.75千米,清淤污水管网8.06千米、河道17.5千米,清理检查井15007座、雨水篦28629个,完成217处小区地下空间排查,备有3艘冲锋舟、17艘橡皮艇、8辆排涝泵车、3辆疏通车、160台水泵,备有防汛沙3270方、石料3550方、防汛编织袋7500条、防汛麻袋700条等防汛物资,组建应急抢险队伍23支862人,开展应急演练3次,入汛以来四轮强降雨期间应对快速,城区安全度过。二是盯紧供水供气安全。加强城市供水生产安全和调度管理,落实城市供水水质检测监测制度,对水厂供水设施开展检查,累计检查水厂4处,市政消防栓约360余处,修复消防栓48处;对城区燃气场站、用户燃气设施和燃气管网进行持续排查,共排查燃气场站7处,工商业用户1860户,商业综合体5处,排查燃气管道设施保护范围内的第三方施工187处,排查整改各类隐患问题56处,查处案件1起;对摊点群瓶装液化气开展安全检查,共排查摊点户310户,发放瓶装液化气安全使用宣传单460余份,防范燃气用户端安全事故。三是盯紧重点工程建设。加强项目调度,对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进行旬调度、月通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对施工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实行多部门会商,及时解决问题,推动项目按期完成。严格变更签证程序,对未经批准的不得实施,不予认可,不得带入工程结算,杜绝违规变更。继续推进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根据未完成项目后续进展情况,适时开展财务决算收尾工作。
(五)抓好队伍建设,提升三种能力。一是提升执法办案能力。制定出台《六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法制员管理规定(试行)》,组建法制员队伍,发挥法制员作用,组织开展“一案一审、一评一改”,通过主办人员自评、法制员初审、大队长复核、法制科把关、分管局领导审签五级审核模式,有效规范基层执法行为。组织举办三期全市行政执法队伍轮训班和法制员专题培训班,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审核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58件组织开展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审理会9次,案件听证会1次。二是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累计收到省信访信息化综合平台转送信访事项11件次,均已按期办结;收到市“重畅决”群众诉求办理服务平台督办事项47件,已办结反馈42件;收到国务院“互联网+督查”问题线索办理平台交办诉求事项12件,已办结;收到省党委系统网友留言办理工作平台交办省委书记留言事项3件,办结2件,市委书记留言事项2件,办结1件;办理12345市长信箱转办诉求事项1326件;接待来电、来访群众34批92人次,妥善化解各类矛盾。三是提升信息宣传能力。加强信息宣传队伍建设,组建覆盖全市城管系统信息员队伍,拓宽信息宣传渠道,累计发布各类信息850条,政务公开发布信息332条,在国家级媒体发布新闻9篇。市委每日早报采用信息30篇,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2次。对接市委网信办,加强巡网,处置各类网络舆情81起。开通腾讯视频号,创作视频5条,单条最高阅读量达2.3万人次。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强基础提素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一个方向、一个声音、一个步调,确保党中央、省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的贯彻好、落实好。一是在“学”上下真功。创新导学、讲学、悟学、评学、督学、考学“六学”制度,引导全局上下把认识向高处提领、把思想向信仰扎根。二是在“讲”上出新招。每天一学促学习、每周一练强业务、每旬一比晒成绩、每月一评树标杆、每季一考提能力、每年一赛测实绩,以讲促学、以讲促思、以讲促行。三在“悟”上见实效。推行线上+线下、理论+实践、集中+分散、考评+应用“四+”方式,组织开展“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活动,在学思践悟中提升工作能力。四是在“行”上见真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严格落实市城管局重点工作重要事项“五要件”清单化闭环式抓落实机制,提高工作落实的到位率、精准率、完成率、优秀率。
(二)坚持生态优先,持续补短板优环境。一是强化污染防治。加快推进二期特许经营项目新建工程建设进度,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运维监管,巩固提升城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积极推进管网攻坚战项目,创新管网“按效付费”机制不断巩固城区水环境治理成效。持续推进露天焚烧露天烧烤和油烟污染治理,加强建筑垃圾运输全过程监管,积极推进建筑垃圾有序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打造最干净城市”。二是深化垃圾分类。综合采取督导调研、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督导评估,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提升餐厨垃圾规范收集力度,持续跟踪督促裕安区、金寨县、舒城县、霍山县按要求完成省2023年度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重点项目计划确定的目标。积极对接市数管局,尽快完成六安市渣土转运全过程监管平台的建设工作,实现对工程渣土(建筑垃圾)运输、处置全过程监管。三是推进文明创建。紧盯11类城市管理实地考察点位,对标207条测评标准,做到不漏指标,不留空白,全面达标;围绕13项网上申报材料,抓好14个定量考核指标,确保软件资料考核得高分。持续推进乱停乱放、乱扔乱排、乱晒乱挂、乱涂乱画、乱搭乱建等“十乱”综合治理,消除死角盲区,严控问题反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监管,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发扬“工匠精神”,从细小处做起,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三)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办实事暖民心。一是办好“便民”实事。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深入开展“暖民心便民停车行动”,推进停车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停车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引进市场主体建设停车充电设施。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实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执行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各项要求。二是办好“利民”实事。采取“绣花”“织补”“见缝插绿”等微改造方式,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全年计划更新升级绿地10万㎡;突出彰显城市特色,建成赓续公园等一批综合性公园、街头游园,形成“一园一主题,一路一特色”;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管养,对107条管养道路上的路面病害按照轻重缓急逐项维修,持续开展照明飞线整治,城市亮灯率保持在95%以上、窨井盖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三是办好“亲民”实事。立足群众关注关切的物业问题,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稳步推动物业服务覆盖率、业主委员会组建率、党组织组建率3个100%。全面开展住宅物业管理集中整治提升攻坚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住宅物业管理大排查、推进大整治、促进大提升。筹备举办全市物业服务行业技能大赛。联合市委组织部开展第二批“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推报评选工作,拟在全市推报省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3个,评选市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15个。
(四)坚持强基固本,持续转作风树形象。一是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持续推进《六安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六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六安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条例》《六安市城市二次供水管理条例》等立法进程,充分发挥法制员、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在立法、执法和依法行政中的作用。二是推进城市管理专业化。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城市管理干部和专业人才。推进城管队伍规范化建设,组织实施覆盖全市城管队伍业务技能培训,开展城管队伍大比武、大练兵行动,优化城管队伍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三是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预见性、敏锐性,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搭建群众“连心桥”,在主流媒体开设专版专栏,充分运用抖音、腾讯视频等短视频平台作用,组织开展城管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广场等活动;发挥数字城管平台作用,实现人人参与城市管理、人人享受管理成果的目标。
2023年6月30日